全校師生:
我校定于2018年12月20日舉辦研究生靈犀學術殿堂——陸洋副教授報告會,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1.報告會簡介
報告人:陸洋副教授
時間:2018年12月20日(星期四)上午10:30
地點:友誼校區公字樓322
主題:納米尺度下硅和金剛石的超彈性現象及其“彈性應變工程”應用
內容簡介:由于其優異的物理特性,硅與金剛石的納米力學研究在近年間引起了越來越多的關注。然而,能否將這些功能性器件里納米構件的全部潛能開發出來則取決對其在相應尺度下力學性能的了解。在該報告中,我們將會對其在硅納米線和金剛石納米針這兩種代表性的納米原子晶體的力學行為方面的進展進行探討。基于我們開發的原位納米力學測試技術,我們首先發現采用直徑在一百納米左右的單晶硅納米線可以在室溫下被拉伸至10%以上的彈性應變(Sci. Adv. 2016)。個別樣品的彈性應變甚至達到了16%,接近了硅的理論彈性變形極限。通過對應的第一性原理計算模擬發現,在此超大彈性應變下硅的能帶結構可能發生根本性改變,甚至實現金屬化轉變(J. Phys. Chem. C, 2018)。我們進一步對具有更寬帶隙的金剛石納米針樣品進行了定量力學研究,發現單晶金剛石納米針可以承受極大彈性彎曲變形,局部拉伸應變達到了約9%(Science, 2018),對應局部強度為89-98GPa。在如此巨大的彈性應變條件下,原子晶體內部嚴重的晶格畸變會引起材料的能帶結構發生顯著變化,并進一步改變其電學、光學等物理特性,為其在“彈性應變工程”領域內的應用提供全新的可能。
2.歡迎各學院師生前來聽報告。報告會期間請關閉手機或將手機調至靜音模式。
黨委研究生工作部
材料學院學院
2018年12月17日
報告人簡介
陸洋,香港城市大學機械工程學系副教授,2004年獲得南京大學學士學位,2011年在美國萊斯大學獲得博士學位,2011-2012年為麻省理工學院博士后。2012年加入香港城市大學機械與生物醫學工程系。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微納米力學及其在微納尺度工程中的應用。近年來以第一或通訊作者在《Science》、《Nature Nanotechnology》、《Science Advances》等學術刊物發表文章四十余篇,總引用超過1000,并獲得海內外媒體廣泛報道其科研成果。2014年獲得香港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杰出青年學者”獎;2017年獲得香港城市大學“校長獎”。目前還擔任《Materials Today》的編輯以及《Scientific Reports》以及《中國科學:技術科學》的編委。